中国家政工的招聘,就业与工作条件

国家利益相关者在国际劳工组织北京研讨会上就家政工权益保护交换意见

研讨会为与会者提供平台,讨论中国家政工招聘、就业与工作条件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梳理了当前的中国家政工政策与实践,审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缩小差距,更好地保护家政工权益的政策建议。研究报告对性别视角予以特别关注,因为90%以上的家政工为女性。

国际劳工组织中蒙局于2017年3月29日在“中欧人员往来和移民领域对话项目”下举办了中国家政工招聘、就业与工作条件的研究报告研讨会。研讨会为与会者提供平台,讨论中国家政工招聘、就业与工作条件的研究成果。该报告梳理了当前的中国家政工政策与实践,审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缩小差距,更好地保护家政工权益的政策建议。报告对性别视角予以特别关注,因为90%以上的家政工为女性。本研究由国际劳工组织委托开展,对中国背景下移民与发展(尤其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特殊方面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的带头人中华女子大学法学院的刘明辉教授对报告的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她指出,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诸多与家政服务有关的法规和政策,并颁布了多项家政服务标准。地方政府正在开展试点项目,使家政工享有与其他职业相同的劳动权利。社会组织在帮助家政工更好地维护权利、融入城市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等。然而,尽管有这些积极的发展趋势,家政工仍然面临着各种挑战。国际劳工组织的《家庭工人体面劳动公约》(C189)为家政工建立了国际劳工标准,并要求签署国立法确保家政工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

然而,目前中国的家政工当中受雇于员工制公司的不超过10%。绝大多数家政工通过中介公司或私人社会网络寻找工作,从而不能享有符合公约C189的法定劳动权利。高规格的国家劳动保护标准和相应的合规成本对家政行业的正规化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低利润、高隐私和情感输入是家政服务的独特性。基于劳动强度和环境的差异、雇主指令的随机性、工作和休息之间的模糊界限等特点,需要为家政行业制定特殊的劳工标准。

与会者讨论了家政服务及家政工权益保护的广泛问题,包括推动近期家政服务业正规化的可行性,加强基于劳动力市场动态的立法灵活性,平衡各方的权益,完善中介机构的服务管理,阻止私人招聘,家政工必备的技能和资格,私人家庭作为“雇主”或“消费者”的定义及其对家政工权益保护的影响,老年人护理,国外家政工招聘的有利环境等。研讨会对促进家政工体面工作提出建议,并探索了与参会者的工作重点相结合以及加强各方合作的潜在领域。

来自国际劳工组织、中华女子大学、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乐施会、北京嘉乐会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打工妹之家、天颐养老院等机构的1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